今天去看了台灣第一部客家史詩電影--「一八九五」,講述甲午戰後的乙未年,台民,尤其focus在桃竹苗一帶吳湯興、姜紹祖等客家人為首的抗日義軍的英勇故事。原本只是純粹抱持著支持國片、且又是「客家」+「史詩」這樣前所未見的題材與呈現方式,看了之後竟出乎意料的好看、動人!

近年來,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,客家文化逐漸成為顯學,之前看了一部公視的「出外人生」,主要是從底層人民的角度來看民族融合的狀況,一個小小的村落裡,有隨政府遷台一起過來、有家歸不得的所謂「外省人」,有從台灣南部上來台北打拼的「台灣人」、「客家人」,戲裡台語、國語、客家話交錯,比起客家電視台那些純客語電視吸引我對「客家」的興趣與了解,是驅使我看「一八九五」最主要原動力。

一八九五」整個場面、景色、畫面都很精緻,看的出劇組人員的用心,絕對是個大製作的片子,尤其幾幕義勇軍堅忍不拔的抗日舉動,更能充分展現出當時的氣氛;而客家女人留在家鄉耕田、染布...也甘之如飴,甚至在最緊要的關頭,送糧食到前線,這些小片段,拼湊出當時的歷史、拼湊出客家的特色...

從「海角七號」和「一八九五」,無處不是日本文化的影子,或許不乏批評的聲音,但這的確是台灣的歷史,不容忽視與忘懷,日本統治台灣時期,雖然有很多不平等的政策,但看到這些電影紛紛用比較光明面的角度來切入--像是「海角七號」的友子阿媽的日籍教師和「一八九五」裡敦厚有禮的日本醫官--似乎也宣告著,台灣電影將走出侯導時代的悲情,邁向更多元文化、兼容並蓄的寬闊大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嚕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